概述:牛蛔虫病可发生于各个阶段的牛,但以犊牛发病率高,主要原因是牛接触了蛔虫虫体感染而发病的。治疗牛蛔虫病可用盐酸噻咪唑或盐酸左 旋 咪 唑片有着很好的驱虫效果,同时建议加强预防,可有效控制牛场内的蛔虫病。
牛蛔虫病是怎么引起的?
犊牛小肠内寄生的成虫会在该处产卵,并经由粪便排到体外,当外界环境适宜时,7~9天之后就会发育变成幼虫,并在13~15天之后于卵壳内发生**次蜕变,发育为第二期幼虫,也就是感染性虫卵。在母牛采食饲草、舔食异物或者饮水时就能够吞入这种虫卵,并在进入小肠后逸出幼虫,接着穿过肠壁,移行到肝脏、肾脏、肺脏等器官发生第二次蜕变,发育为第三期幼虫,并在这些器官中停留。当母牛妊娠大约8.5个月时,幼虫就能够移行到子宫,并进入胎盘羊水,发生第三次蜕变后变成第四期幼虫,且容易被胎牛吞人而侵入其肠中继续发育。当犊牛产出后,幼虫会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蜕变,25~31天之后即发育为成虫。成虫一般可在肠内生存2~5个月,之后逐渐被排到体外而变成传染源。另外,妊娠母牛体内的幼虫还可经由胎盘移动到胎儿的肝脏和肺脏,接着进入小肠内继续发育,导致生前感染,从而在犊牛产出时小肠内已经寄生有成虫。
幼虫主要是在体内移行时对机体产生损伤,严重时能够导致肺水肿、肝脏脂肪变性等。成虫寄生在肠内,会对肠黏膜产生不良刺激,引起出血、溃疡,从而ILIJ现继发感染,进而发生肠炎,且虫体分泌的毒素还会导致机体发生过敏、阵发性痉挛等,致死率在22%左右,还能够导致胆管、胰管被阻塞。当寄生过多虫体时,有时会在小肠内缠绕成团而引起阻塞,严重时可能发生肠穿孔。
牛蛔虫病的治疗方法
药物治疗:
1、盐酸噻咪唑,患病犊牛可以按体重灌服12~15mg/kg,通常2天之后就会排出虫体。或者使用盐酸左 旋 咪 唑片,每头病犊口服300mg,驱虫效果也较好。
2、或者使用依维菌素片进行驱虫,按每10千克体重服用50mg,这是一种广谱、低毒、高 效药物,治疗效果也较好。
3、如果该药配合使用驱虫净,具有更 好的治疗效果。即先服用一种药物进行驱虫,2周之后冉服用另一种药物进行驱虫。
4、如果患病犊牛持续腹泻,要及时口服补液,即在1000mL水中添加20g白糖、3.5g盐、1.5 g氯化钾、2.5g小苏打粉,混合均匀后自由饮用,如果加用矽碳银、泻痢停,并配合使用木炭末或者炒糊的高梁,都具有较好的止泻效果。
5、如果病犊伴有腹痛,可肌肉注射10mL添加有100万IU青霉素的50%安 乃 近注射液。
如何预防牛蛔虫病?
1、犊牛蛔虫病通常是在生前通过母体胎盘感染,使其较小日龄就会出现发病,通常在30日龄左右就会由于发病而死亡。因此,**好采取早期预防性驱虫,一般在20~25日龄和60~65日龄各进行1次,能够有效控制病情,并减少经济损失。
2、定期驱虫:在牛犊1月龄和5月龄时各驱虫1次,每千克牛犊喂服8毫克左 旋 咪 唑。同时,对圈舍场地每l5天用2%敌 百 虫溶液喷酒1次。
3、管好粪便:及时清除牛舍内外的粪便和尿液。清除出的粪便应堆积发酵,彻 底杀灭虫卵。
4、避免感染:发病牛多为外购的10月龄左右的牛犊。因此,从外地购回的牛犊需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,待粪便检查无虫卵时方可放入健康牛群中。